
患者与医疗机构(如医院、诊所)之间,因医疗机构提供诊疗、护理、康复等医疗服务产生的争议,涵盖诊疗过错(如误诊、漏诊、手术失误)、告知义务(如未告知手术风险)、服务质量(如护理不当致感染)、费用争议(如过度医疗收费、重复收费)、病历资料(如病历篡改、丢失)等问题,核心涉及 “诊疗规范合规”“患者知情同意权”,常见于误诊致病情延误索赔、手术并发症争议、过度医疗费用纠纷等场景(注:常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竞合,需区分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)。
一、相关法律规定:核心依据为《民法典》合同编 “委托合同” 章(参照适用)、《民法典》侵权责任编 “医疗损害责任” 章(第 1218-1233 条)、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、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。《民法典》第 1219 条要求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(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);第 1221 条规定诊疗过错的赔偿责任(医疗机构未尽到诊疗义务致损需赔偿);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第 32 条明确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义务;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要求病历真实、完整,不得篡改。
二、侵权行为认定:医疗机构误诊(如将癌症误诊为炎症)致病情延误、手术操作失误(如遗留手术器械在体内)、未告知手术风险(如未说明术后可能瘫痪)、护理不当致感染(如输液时未无菌操作)、篡改病历(如修改手术记录)的,构成侵权;患者隐瞒病史(如未告知药物过敏史)致过敏反应、拒不听从医嘱(如术后擅自下床致伤口裂开)、拖欠医疗费(如住院后拒付费用)的,需承担侵权责任;需结合病历资料、医疗鉴定报告(如司法鉴定机构的诊疗过错鉴定)、费用清单,区分 “诊疗过错” 与 “医疗风险”(如手术并发症属合理风险)。
三、民事责任承担:医疗机构诊疗过错致损的,需赔偿医疗费(如后续治疗费用 10 万元)、误工费(如患者误工 3 个月的收入)、护理费、残疾赔偿金(如构成伤残)、精神损害抚慰金(如因误诊致严重后果);未履行告知义务的,需赔偿患者信赖利益损失(如手术失败的后续修复费用);篡改病历的,推定存在过错,全额赔偿;过度医疗收费的,需退还超额费用(如重复收费 5000 元);患者隐瞒病史致损的,自行承担 30%-50% 责任;拖欠医疗费的,需补缴费用并按 LPR 支付利息;医疗风险致损的,医疗机构无过错不承担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