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委托人(企业、个人)与银行之间,因银行提供结算服务(如转账汇款、票据承兑、委托收款、账户管理、电子支付)产生的争议,涵盖结算延误(如转账未及时到账致资金占用损失)、结算错误(如错转账户、多扣款项、票据承兑失误)、未履行告知义务(如账户异常交易未通知、手续费调整未提前告知)、信息泄露(如泄露账户流水、支付密码)、服务违约(如拒绝办理合法结算业务、冻结账户未说明理由)、费用争议(如乱收手续费、未减免约定费用)等问题,核心涉及 “结算安全与效率”“委托人资金权益”,常见于错账纠纷、转账延误索赔、账户冻结争议等场景(注:适用《商业银行法》《支付结算办法》的专项规范)。
一、相关法律规定:核心依据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》(2015 年修正)、《支付结算办法》(中国人民银行)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合同编 “委托合同” 章(银行结算属委托服务)、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第 13-23 条(账户信息保护)。《商业银行法》第 29 条规定银行需保障客户资金安全,第 49 条要求银行按约定办理结算业务;《支付结算办法》第 18 条规定银行结算需准确、及时,不得压单、压票;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银行保护客户账户信息,禁止泄露。
二、侵权行为认定:银行结算延误(如同城转账超 24 小时未到账、票据承兑超期致委托人违约)、结算错误(如将 10 万元错转至他人账户、多扣账户管理费)、未履行告知义务(如账户出现大额异常交易未通知、手续费上涨未提前公示)、泄露账户信息(如将企业账户流水泄露给第三方、泄露个人支付密码)、拒绝办理合法结算(如无理由拒绝企业转账)、乱收手续费(如未约定却收取 “加急转账费”)的,构成侵权;委托人提供虚假结算信息(如错填收款人账号致转账失误)、拖欠结算费用(如票据承兑费逾期未付)、利用结算账户从事违法活动(如洗钱、套现)的,需承担侵权责任;需结合银行结算合同、转账凭证、账户流水、手续费清单、通知记录(如短信、邮件),区分 “银行过错” 与 “系统故障”(如银行系统升级致短期延误,需及时告知委托人)。
三、民事责任承担:银行结算延误致委托人损失的,需赔偿资金占用利息(按 LPR 计算延误期间利息)、因延误致的违约损失(如未及时到账致支付违约金);结算错误的,需立即纠正(如追回错转款项、退还多扣费用),并赔偿委托人因此产生的费用(如追款的交通费、律师费);未履行告知义务的,需退还对应费用(如未告知的手续费),赔偿因信息滞后致的损失(如账户异常未通知致被盗刷);信息泄露的,需赔偿委托人信誉损失(如企业账户信息泄露致合作流失)、资金损失(如被盗刷金额),并承担行政处罚;拒绝办理合法结算的,需向委托人书面道歉,并协助完成结算;乱收手续费的,需退还违规费用并按《商业银行法》第 50 条承担赔偿责任;委托人提供虚假信息的,自行承担 30% 以上损失;从事违法活动的,需承担全部法律责任,银行有权终止结算服务;双方均有过错的(如银行未核对账号,委托人填错信息),按过错比例分担,如银行承担 60% 责任,委托人承担 40% 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