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转让方(专利权人)与受让方之间,因转让方将已授权的发明、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(含核定保护范围)有偿转让给受让方产生的争议,涵盖权利瑕疵(如转让专利已被宣告无效、已许可他人独占实施、保护期即将届满未告知)、转让款支付(如受让方拖欠转让款)、专利文件交付(如未交付专利说明书附图、权利要求书致无法行使权利)、禁止反悔(如转让后又在专利保护范围内制造产品)、侵权维权责任(如转让后发现他人侵权的维权责任归属)等问题,核心涉及 “专利权无瑕疵转让”“保护期与维权责任”,常见于权利瑕疵致无法行使权利、转让款拖欠、擅自实施已转让专利纠纷等场景(注:专利权转让需向专利行政部门登记,登记后生效,且需注意专利剩余保护期对价值的影响)。
一、相关法律规定:核心依据为《专利法》第 10 条(专利权转让)、《专利法实施细则》第 14 条(转让登记)、《民法典》第 845 条(技术合同规则)。《专利法》第 10 条明确:专利权转让需订立书面合同,经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并公告,自登记之日起生效;转让专利权不得侵犯他人在先权利;《专利法实施细则》第 14 条规定:转让登记需提交转让合同、专利证书等材料;《民法典》第 847 条(技术成果瑕疵担保)适用于转让方保证专利权有效的义务(无明确约定除外)。
二、侵权行为认定:转让方转让的专利权存在权利瑕疵(如已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、已授予他人独占实施许可)、未交付完整专利文件(如未交付专利授权公告文本致无法确定保护范围)、转让后在专利保护期内擅自制造 / 销售专利产品的,构成侵权;受让方拖欠转让款(如约定支付 30 万元仅支付 10 万元)、超专利保护范围行使权利(如将外观设计专利用于未核定的产品类别)、专利被宣告无效后要求全额退还转让款(非因转让方过错致无效)的,需承担侵权责任;需结合专利权转让合同、专利证书、转让登记公告、专利无效决定书、转让款支付凭证,区分 “转让方过错致瑕疵” 与 “专利后续无效风险”(如因他人提出无效宣告致专利失效)。
三、民事责任承担:转让方权利瑕疵致受让方无法行使权利的,需退还已收转让款,赔偿受让方损失(如专利产品生产投入、市场推广损失);转让后擅自实施专利的,需停止侵权,赔偿受让方损失(如专利产品销售额下降损失);受让方拖欠转让款的,需补缴款项并按 LPR 支付利息,转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收回专利权;超范围行使权利的,需停止超范围使用,赔偿他人损失(如因超范围使用侵犯他人权利);专利因转让方过错致无效的(如隐瞒关键缺陷),受让方有权全额退款并索赔;因正常无效风险致失效的,按合同约定分担损失(如按剩余保护期比例退还部分款项);双方均有过错的(如转让方未披露许可情况,受让方未核查专利状态),按过错比例分担,如转让方承担 70% 责任,受让方承担 30% 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