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所有人与拆解方(需具备环保与安全资质)之间因船舶拆解的环保要求、安全操作、残值分配、污染物处理等产生的争议,核心涉及 “拆解过程的环保合规与安全责任”,常见于拆解方违规排放污染物、未按约定分配残值、拆解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场景。
一、相关法律规定:核心依据为《民法典》第 770-787 条(承揽合同)、《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》第 39-45 条(船舶拆解环保要求)、《船舶拆解作业安全规程》(GB 18185-2025)、《船舶拆解资质管理办法》。新规明确船舶拆解方需取得《船舶拆解经营资质证书》(含环保与安全许可);拆解前需清除船舶油类、化学品等污染物;残值分配需在合同中明确(通常按拆解后钢材 / 设备拍卖款扣除成本后的比例分配)。
二、认定要点:“船舶拆解合同纠纷” 的核心标准:1. 资质合规:拆解方是否具备法定资质(无资质拆解属违法)、是否按规定办理拆解备案;2. 环保义务:是否违规排放油类 / 污水(如未收集残油直接排放)、是否按要求处置危险废物(如电池、涂料);3. 安全责任:拆解过程中是否发生安全事故(如船体坍塌致人员伤亡)、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(如动火作业防护);4. 残值分配:是否按合同约定分配拆解残值(如约定所有人分得残值的 60%,拆解方分得 40%)。损失范围确定:1. 环保违规损失:罚款(如海事局处罚 50-200 万元)、清污费(如油污清理费)、生态修复费;2. 安全事故损失:医疗费、赔偿金(如伤亡赔偿)、停工损失;3. 残值争议损失:少分配给所有人的残值金额。
三、民事责任承担方式:拆解方责任:无资质拆解的,合同无效并赔偿所有人损失(如船舶被扣押的损失);环保违规的,承担全部罚款、清污费及生态修复费,情节严重的所有人可解除合同;安全事故的,承担伤亡赔偿及停工损失;未按约定分配残值的,补足差额并支付利息。所有人责任:未如实告知船舶污染物情况(如隐瞒残油数量)导致事故的,承担 30%-50% 责任;未按约定提供拆解船舶相关文件(如船舶证书)导致延误的,赔偿拆解方窝工损失;拖欠拆解费(若约定由所有人支付)的,需补足费用并支付违约金。